放寬流動 釋放潛力
四月訪澳旅客一萬一千多人次,不足去年同期的百分之一,相信五月數據亦相去不遠。目前雖逐步放寬部分人士跨境安排,但並未如旅遊業界憧憬的旅禁鬆綁。官方曾透露希望有好消息公佈,外界仍然等待。
何時讓旅遊業重新上路,主要視乎疫情發展。由政府提出的本地遊及橫琴遊,迄今未有日程。疫下幾乎沒有旅遊可言,業界焦急如焚,呻苦多時,更因未見困境盡頭,有的已無奈離場或轉型,行業已陷入汰弱留強。
短期來說,旅遊業出入境限制倘不放寬,本地遊應盡快補上。畢竟澳門已超過一個月“零確診”,宜把握時機加快部署,為行業提供續命的機會,甚至可以官民合作,搭建協助企業宣傳的優惠平台,設計衣食住行主題路線,既助澳人重新探索小城,亦可以把宣傳推廣效應擴大,事半功倍。
中長期而言,加快推動區內跨境遊更為迫切。社會各界力推粵澳跨境遊優先,當中橫琴更是重點。值得關注的是,疫情風險難以完全消除,防疫措施料將成為常態,意味着未來的跨境旅遊,核酸檢測或成通關的必要條件,或多或少削弱旅客的出遊意慾,甚至重新思考旅遊目的地,故如何提供便利措施或降低旅客出遊成本,將是疫下提振旅遊發展的不可忽視的內容。
發展旅遊業一直是區內共同議題,包括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提出推動“一程多站”的旅遊模式。疫下重振旅遊業,率先放寬區內人員流動更是各方共同願望。故在做好防疫安排下,推動區內共同振興旅業,符合各方需要,亦淡化了過去憂慮的競爭關係。畢竟各自抱殘守缺,無法激活客源流動,亦難言旅遊復甦。未來更應透過便利國際旅客往來的簽證安排,做大客源大餅,促進區內旅遊。
經歷這波疫情,從聯防聯控到經濟民生需要,都凸顯區域合作的重要性。當中,人員要素流動更是舉足輕重。在區域化年代下,祇有進一步放寬人員流動,才能有效釋放發展潛力。
春 耕
旅遊業動態